实践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教学管理 >> 正文
湖北大学关于科教协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7-11-08  来源:  供稿人:   审稿:李其锋   浏览:

校教字﹝2017﹞32号

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建立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决定实施协同育人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应用型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科教协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拓宽应用型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坚持国际合作、开放创新。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三、主要任务

(一)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建立学校和科研院所协同机制为保障,完善培养目标协同机制、教师队伍协同机制、资源共享协同机制和管理服务协同机制,努力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相互支撑, 促进我校人才培养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1.学者名人上讲台计划。各学院推荐校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部门领导、企业家等组建教师团队,每年开展不少于5人次专门面向本科生的学术报告或主题报告,侧重讲授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创新现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果及其发展趋势。教师团队为每个专业低年级学生讲授2门核心课程,为每个专业高年级学生讲授2门选修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实效。

2.科研实验室开放计划。将学校现有科研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大型精密实验仪器对本科生开放,接受本科生开展科研实习或科研实践。每个科研实验室接收高年级本科生数不少于20人。

3.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学院遴选具有创新潜质的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配备专业导师,开展为期6-12个月的科研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学院每年遴选10-30名本科生参与该项计划。

4.大学生夏令营计划。学校与企业联合设立夏令营,面向相关专业本科生,开展为期1月左右夏令营。夏令营内容包括科研创新活动体验、先进生产企业实习实训、开展学科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创意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每年夏季,开办30个左右大学生夏令营,接纳1000名左右的本科生。

5.协同育人奖学金计划。该计划与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结合,奖励在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综合能力强、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生,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激发科研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每年奖励规模200人左右。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面向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1.制订卓越计划培养标准。为满足工业界对工程人员职业资格要求,遵循工程型人才培养规律,制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其中,通用标准规定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行业专业标准依据通用标准的要求制订,规定行业领域内具体专业的工程型人才培养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培养标准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养成。

2.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依据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着力推动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

3.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探索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4.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学校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学校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

5.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学院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学校积极支持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学院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积极采取措施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工程教育。

6.设立卓越计划专项资金。加大对卓越计划项目的经费投入,资助相关专业教师开展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国际化培养、实训实习等人才培养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卓越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化应用能力。

(三)学生国际化能力拓展计划

1.扩大在校生出国(境)渠道,丰富学生海外访学经历。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依托,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实现学生出国(境)学习常态化。进一步扩大交流生比例,争取选送更多优秀学生到合作学校进行交换学习。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派遣更多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学术科技竞赛、海外实践、出国研修和合作研究,重点选送优秀学生到国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访学。依托省教育厅“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计划,派遣学生赴海外知名高校游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争取企业奖学金或者海外实习实践机会。逐步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学生海外学习/交流/实践体系。

2.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吸收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管理模式和评价方式,引入课程、教材等海外优质教学资源,探索开设旨在增强学生跨文化理解力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专门课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展与国际知名大学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开展专业国际认证。

3、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实施国际化/复语型人才培养计划。设立专项资金,面向卓越计划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团队、全英语课程项目建设工作,学校给予建设费和课时津贴资助。每年在新生中遴选30—60人,进行国际化培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掌握两种及以上外语,能够参加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组织人才、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和国别/区域问题研究人才。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评价和服务。

(二)加大经费投入。重点面向“湖北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基地”、“荆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项目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试点,学校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支持各试点专业开展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体制机制创新。

(三)加强督查与评估。学院根据本计划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学校组织专家对实施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对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单位,学校给予奖励,并在全校予以推广。

五、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017年9月12日


版权所有2017湖北大学   联系电话:88663890   电子邮件:jwc@hubu.edu.cn 邮编: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