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监控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质量监控 >> 正文
湖北大学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
时间:2004-10-22  来源:  供稿人:教务处   审稿:   浏览:

为全面加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经研究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领导

1、建立教学质量分级管理责任制。学校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教学质量,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学校建立教学质量分级管理责任制:校长、党委书记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整个学校教学质量负责;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及教务处负责人负责学校教育与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学院()党、政一把手作为学院()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院()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负责;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副主任)负责本院()承担的教学与教学质量的各项工作;各系、教研室负责人对本系、室承担的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负责;教师个人应对自己承担的本科教学工作及教学质量负直接责任。

2、不断完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坚持和完善学校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学院()制度、各级干部听课制度、教学视导制度、课程评估制度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定期召开各级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营造重视教学、关心教学、促进教学的良好氛围。

3、充分发挥学院()作为一级教学单位在教学管理上的积极性。在有利于加强学校宏观调控和保证教学秩序稳定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学院在设置或调整学科及专业、招生、制订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自主权。

二、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

4、保证本科教学经费的持续稳定增长。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价标准,加大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学费收入中用于日常教学的经费不低于20%,力争达到25%,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体育维持等基本教学经费。

5、设立各项教学专项经费。在确保基本教学经费的前提下,学校设立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教学专项经费,并保证专款专用。

6、加强教学基础设备建设。学校通过争取专项拨款、银行贷款和学校自筹等多种筹资渠道,“十五”期间将新建图书馆、教科大楼、体育场馆、教学楼等教学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7、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根据学科专业重组情况,合理调整各类教学用房和教学设备,避免各类重复建设,实现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各类实验室、图书馆都必须对本科生开放,延长开放时间。各学院()的实验室、资料室要打破“学科壁垒”,建立允许学生跨院系使用的制度,加强统筹建设和科学管理。

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办公室、教研室、实验室与校园网的连接,并将校园网络扩展到主要教学楼、教师住宅和学生宿舍,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发展。

加大教学图书资料的经费投入。全校教学图书资料的购置费占学校教育事业费拨款的比例达到5%以上,使教学图书资料每年能保持一定的更新比例。加快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在保证图书资料经费逐年稳步增加的基础上,划出专款用于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改善馆藏体系,大幅度增加非纸质图书馆藏,建立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和视频点播阅览室,形成比较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加强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建部分语音室,将全校100座以上的普通教室加装扩音设备,更新一批电教设备。近3年内保证多功能教室增加至80间左右。将全校所有需要维修的普通教室及时进行全面维修,努力营造优良的教学环境。加强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使主要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得到更新补充,满足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

三、加强师德和教风建设

8、充分认识师德建设和端正教风的重要性。教师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教风、潜心治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将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效应,也是形成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关键。今后,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激励引导、规范约束和精神文明创建等多层面、多途径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加强师德和校风建设。

9、切实保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精力投入。全校教师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强化“教师神圣、教学神圣、课堂神圣”意识,遵循《湖北大学教师教学工作条例》,规范各项教学环节,用高质量的教学去促进科学研究上水平。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结合课程讲授介绍本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各教学单位和教务处要适时对教师的各教学环节进行检查。

四、加强本科基础课教学

10、建立教授、副教授上讲台的激励约束机制。教授、副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应有计划地安排教授、副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如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学年不服从学校安排讲授本科课程的,学校不再聘任其教授、副教授职务。教授要教,讲师要讲,助教要助。各学院()就本科教学排课采取“从高到低排课制”,即每学期就本科教学排课时先排教授的课,次排副教授的课,后排讲师的课。学校除安排本校知名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或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外,同时,积极从国内外其他高校、研究机构聘请院士和知名学者讲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11、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设置教学关键岗位。“十五”期间,要重点引进外语、计算机、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的教师,以及重点学科点的专业和新专业的教师。学校将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学校重点建设的公共基础课和各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学校将设立若干教学关键岗位,遴选高水平教师上岗,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学校在本科教学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课程建设,力争经过5年时间的建设,使50门课程逐步达到省级优质课程标准。

五、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中青年教师队伍

12、建立教师授课资格审核认定制度。教师的授课资格每年由教务处和人事处负责审核认定并予以公示,教师只有通过授课资格审核认定后,才能承担有关课程的讲授任务。承担本科课程主讲任务的教师,一般应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职务;助教须通过一门课程的教学辅助工作环节,并且通过试讲后,才能取得授课资格。对于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反映较大的教师,教务处或有关教学单位将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有关院系应当及时更换教师。被暂停授课资格的教师,应及时安排其进修学习,以提高教学水平,待重新试讲合格后,方能恢复其授课资格;对取消授课资格的教师调离教学工作岗位。

13、继续坚持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每年有计划地吸收一定数量的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新教师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

14、实行助教导师制。教授、副教授应指导助教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实行助教导师制。学校安排并鼓励基础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授、副教授以及楚天学者和特聘教授通过公开课、讲座等形式开展示范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助教导师制,担任导师的教授、副教授有责任帮助助教掌握教学规律和授课技巧;助教应通过导师安排的随堂听课、批改作业、辅导答疑、指导实习、考试阅卷、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等教辅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各学院应当将导师工作情况、对助教的评价和助教从事的教辅工作分别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导师津贴发放和助教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各系(教研室)至少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15、健全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加大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必须把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学校坚持政治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并重的方针,健全和完善学校、学院两级教师培训制度,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青年教师独立授课前必须做至少一轮的教学辅导工作;加强教师的在岗培训,注重教师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与提高。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中青年教师,特别是承担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中青年教师,学校要象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一样重视基础课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有计划地安排基础课中青年教师至少每三年轮训一次;安排全校教师至少五年轮训一次。将中青年教师培训情况作为聘任岗位职务的重要依据。中青年教师有义务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对参加培训的中青年教师要颁发相应证书,并将培训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聘任岗位职务的重要依据。

16、实行教师学术休假制度。对于连续五年在本科教学第一线工作、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学校在保证全校教学任务落实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给予一学期的学术休假。在学术休假期间,教师应进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出国考察、进修等学术活动,学术休假期间,工资、津贴等待遇不变。

17、健全教师教学工作档案。从2002-2003学年起,学校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教师教学工作档案,该档案应记载教师每学年授课门数、授课时数、指导论文篇数、教学质量等级、教学获奖、教学事故、师德和教风等教学工作情况。教师教学工作档案由各学院负责记载,每学年结束时,经教务处审核后存档,并作为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和职称评审中教学条件的唯一依据。

六、加强教学工作质量管理

18、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评分、同行教师互评、教师自评、教务处、教学单位和教学视导员检查的基础上综合评定。评定结果记入其业务档案,并作为职称评聘、年终考核、津贴分配的重要依据。

19、建立教学工作质量奖惩制度。在认真严格考核和评选的基础上,学校每年对教学工作质量优秀的前三个学院和进步最大的一个学院给予奖励,并在投入和建设上给予倾斜。对于教学工作质量不理想,又连续两年无改进的学院将在招生、投入和建设上给予必要的限制。

20、在教师职称评聘中,对教学质量特别优秀的教师继续实行指标单列制。完善现行的教师职务评审办法,对教学工作量高、教学质量特别优秀的教师,在符合学校规定的申报高一级职称必备条件的前提下,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向学校推荐评审,实行指标单列;在学校评审权限内,连续3年获得教学质量特优者可以直接评聘高一级职称。

21、在教师职称评聘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对于不主讲本科课程或达不到本科教学基本工作量,或教学质量考核未达到优、良等级的教师,不能评聘副教授或教授职务;对于教学效果较差,学生意见较大的教师,当年年终考核扣除5分。严格执行《湖北大学教学事故处罚暂行条例》,对于发生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三年内不能评优、晋升高一级职务、竞聘高一级岗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必须要有一篇教研论文,晋升讲师者着重考察其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七、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

22、加大对教学成果奖的奖励力度。学校鼓励教师和各类管理人员积极申报教学研究方面的课题,并设立专项资金进行资助,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进程和优秀教学成果的应用推广工作。对于已经立项的省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有课题经费的学校给予配套资金,没有专项课题经费的,学校根据结题情况和该成果的意义追加一定的资金予以资助。对于已经结项的教学研究项目,学校在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的年份,组织评选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项目,推荐其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按国家有关规定,学校对获得省级、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奖按1:1配奖,对获奖者在职称评审、岗位级别聘任等方面与获得相应级别的科学研究三大奖(即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给予同等待遇。教师结合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完成的教学研究论文等同于专业科研论文。凡发表在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的教学研究论文,学校每年年终按级别予以奖励。

23、办好教学改革实验班,培养拔尖人才。做好生物科学、工商管理、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教学改革试验班的组织实施工作,营造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育人环境。学校将重点投入,落实试验班各种优惠政策,对试验班教学研究项目优先立项,重点资助。在试验班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导师需由专任教师担任,每位导师应指导10名左右的学生。导师应着重在学生选课、治学方法、个性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直至学生毕业。学校给予导师一定的指导津贴。对拔尖人才,学校继续通过本硕连读的方式予以重点培养,并选送其到国内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联合培养。扩大推广试验班的成功经验,鼓励学院进行新的尝试,真正使试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校本科教学改革的特色。

24、拓宽专业口径,创建多种学科复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稳定和提高基础学科水平,加强国家文理科基地建设;重视发展应用学科和专业,更新传统学科和专业,积极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专业;根据学科与社会的发展,适时进行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发挥综合性大学教学资源优势,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打破单一的专业培养界限,拓宽专业口径,在化学类、体育类、电气信息类、经济类、生物科学类进行课程体系调整,科学合理地重组学生的知识结构,原则上在前两年打通培养,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提倡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增强学生适应性。

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

25、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加强对从事现代信息技术工作的教辅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帮助教师尽快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鼓励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十五”期间,全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中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逐步创造条件成立软件中心,为全校多媒体课件的研制提供工作平台。倡导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创造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九、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6、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将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优良的学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实际,以“两课”为主阵地和主渠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和就业观,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拼搏创新的价值取向,同时加大学生奖学金力度,加强纪律约束,通过多种途径建设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

27、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破除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培养模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多样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空间。

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28、健全和完善学籍管理等教学管理制度。重点完善弹性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插班生制、优秀本科生免推研究生制、教学视导制、奖学金制度等;建立导师制、学生休学创业管理制度等新的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29、深化考试制度改革,严格考试管理。鼓励教师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倡导平时检测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笔试、口试与操演考试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规范命题、制卷、监考、阅卷、成绩登录的程序与方法,提高考试命题的科学化水平和质量;逐步建立试卷库和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全校性公共基础课实行全校统考;建立集体阅卷和学生查阅试卷等制度。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教师和学生,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十一、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

30、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能用英语进行教学的教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跟踪学科的国际发展前沿,推动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与国际接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学校鼓励教师采用双语教学。通过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教师骨干到国外大学进修英语并学习用英语授课,或者举办各种类型的英语培训班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英语水平,或者直接从国外引进能用英语教学的教师等方法,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在本科教学中使用英语进行部分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31、创造条件在本科教学中推进英语教学、双语教学的步伐。对于高新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使用优秀外文原版教材、用英语或双语教学的课程达到所开专业主干课程的5%-10%。对于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对使用英语教学、双语教学的教师,按计划学时增加20%,对于积极推行英语教学、双语教学的学院,给予一定的资助和奖励。

十二、大力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教材

32、组织编写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学校在本科教学专项资金中每年设立一定的教材建设专项基金,加强教材建设规划。组织教师编写并出版一批能反映我校学科及专业特色的教材(含实验教材和电子教材),并争取有些教材列入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十五”国家规划教材。学校每年审定一定数量的教材作为重点资助的自编教材,在对教材选题、主编人选、教材内容等进行审核时,严格把关,防止教材编写上的低水平重复。

33、加强教材的更新换代。对于信息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可以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学校鼓励引进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并承担引进原版教材所需的费用。经济类、法学类、管理类专业使用近3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应达到50%以上。

34、建立科学的教材奖励制度。教材等同于相同份量和质量的专著或其他专业科研成果。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优秀教材评奖办法,对评选出的校级优秀教材,由学校推荐参加省部级、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的评选。对获得省部级以上的优秀教材奖,学校予以对等奖励,并应等同于相应级别的科研奖,作为教师职务评聘、晋级增薪、确定岗位级别的重要依据。

35、进一步完善教材选用制度。教材的选用由教研室提出、各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或副系主任负责审定后,向有关教材供应部门订购,并报教务处备案;教师个人不得自行向学生推销教材,坚决杜绝低水平和印刷质量低劣的教材进课堂。鼓励全校各专业优先使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教务处将检查和考核各教学单位的教材选用情况。

十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6、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以合格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准为指南,有步骤地、高标准地建设教学实验室。其中,基础课教学实验设备必须满足一人()一台()。根据学校实践教学的客观需要,加大实验室投入和建设力度,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实验室布局,配置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与设施,保证实验开课率达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近3年内,学校将安排较多的专项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和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

37、加强实验教学队伍与实验课程建设。鼓励高职称教师担任实验中心主任或开放实验室主任;鼓励硕士研究生以教师助手的身份参加本科实践实验教学;鼓励现有实验人员通过学习提高自身学历和能力;选留和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重视实验大纲和实验内容的更新,鼓励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实验讲解和演示,认真进行实验教学质量监控。通过合格评估的基础课实验室和有条件的专业实验室,应逐步向学生开放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设置开放性的、设计性的、综合性的实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对于开放性实验项目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加大实践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学校在本科教学专项资金中设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项经费,每年立项,推动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38、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有计划地构建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原则上每个专业都有对口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至少应能容纳本专业40-50%的毕业生实习。加大实习基地的经费投入,健全学校与学院两级实习管理机制,保证良好的实习效果。鼓励学生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现场接受训练和教育,在生产实际和工作实践中学习。

39、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和质量控制。各学院要对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积极进行研究和改革探索,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改进指导方法,提供优良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准备,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学校每年进行应届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评选表彰工作,并对优秀毕业论文汇编成册。

40、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开设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课程,如创造思维训练、创造思维技法、创造原理等创造教育的理论课程以及创造技能等实践课程,设立创新学分。学校支持建立开放实验室、实践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创造研究中心、创新基地和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造教育场所。继续开展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节”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对在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或取得发明专利,发表优秀论文(设计)以及取得其他突出成果者,经专家评定,可以授予相应的创新学分,免修相应课程。学校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协同或独立开展创业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创业能力。对在创业实践中表现突出者,学校给予重奖并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学校和各院系要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法律服务、管理咨询、社会统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关附件下载
没有相关附件或者已被删除!

版权所有2017湖北大学   联系电话:88663890   电子邮件:jwc@hubu.edu.cn 邮编: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