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本科课程
考试命题与试卷评阅质量专项检查情况通报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考试命题与试卷评阅质量专项检查工作日前结束。检查的内容包括该学期的课程档案(含授课计划、课程考核报告单、AB两套考试试题或考查项目内容与要求、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卷面成绩统计分析表、课程考核成绩记分册、新开课程的课程简介等)、学生答卷和上个学年度相同课程的AB卷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等材料。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对检查中所反映出来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或评价结论不甚明确的地方,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认真复核。
此次抽查的课程以进行期末闭卷考试的专业必修课程为主,每个学院提供院内教师开设的2009级两个专业课程考试材料各一门(少数学院为一门),约占学期开设课程总门数的3%,涉及全校15个学院的27门课程、约405份答卷。被抽查的27门课程中,考试命题和试卷评阅质量综合评价结果都在良好及以上,其中达到“优秀”的有19门,占被抽查课程总门数的70%,较以往大有提高。
一、试题质量
大部分课程试题在覆盖面上符合大纲要求,命题规范、重点明确,反映出该课程基本内容要求;在题型、题量与难易度上,基本做到了各能力层次题型适当,题量适度,有综合应用题或创建题;在重复度上,基本不存在严重的同题现象;在卷面格式上,使用统一模版,符合制卷要求,文字表述科学、严谨、明确,图表工整、清楚、无错误。
检查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少数课程试题题型和难易度失当,应加以改进。如教育学院的《教学系统设计》课程,考查创新能力的试题偏少;《社会心理学》课程,试题偏难,学生不及格率达31.5%,且无一人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哲学学院的《逻辑学导论》课程,根据课程特点,可尝试增加一些供学生选做的创新性题目。
2、有三门课程试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需引起注意。分别是历史文化学院的《信息资源数据库》课程、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学院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和艺术学院的《动画艺术概论》课程。
二、试卷评阅
绝大多数试卷给出的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科学合理;阅卷教师执行标准严格、公正,前后宽严一致;评卷标识明显,前后一致,计分正确。但仍然有少数试卷评阅存在些许问题:
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原子与量子物理》课程,所提供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过于简单,且其中的简答题答案为“略”。体育学院的《推拿学》课程,第三大题“手法考试”因考试形式不一致的原因,导致无学生答案、无考试内容、无评分标准。
2、计分错误。外国语学院的《日本概况》课程,有两份试卷多计1分。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学院的《电磁理论(二)》课程,有一份试卷多计1分。
3、评卷标识欠规范或不一致。历史文化学院的《世界现代史(一)》课程,评阅标识比较随意。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软件工程概述》和《复变函数》课程,评阅标识不够规范和统一。
4、执行评分标准不严格或宽严不一致。如生命科学学院的《细胞生物学》课程,有两份试卷错评1分。外国语学院的《法国概况》课程,少数学生答卷上的拼写错误阅卷教师没有发现。化学化工学院的《物理化学(Ⅱ)》与《有机化学(Ⅱ)》课程,阅卷中均偶有较宽松现象。资源环境学院的《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少数试卷存在宽严不一致的情况;《土壤地理学》课程,得分涂改比例太大。
三、成绩记载与课程建档
大部分课程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标记明确,总评成绩合理,成绩更改有详细说明。大部分课程档案项目齐全、质量高。但仍有少数课程的档案材料不够完整和规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原子与量子物理》课程成绩记载中,平时成绩占50%,比重过高;《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成绩统计分析表中,及格率计算错误。教育学院的《教学系统设计》课程,试卷上教师签名处没有签名;平时成绩记载不明确,计算不够合理。商学院的《统计学原理》课程,授课计划、成绩报告单、分析表均未签字盖章。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软件工程概述》和《复变函数》课程,两个学年度的成绩统计分析表完全相同,但实际上有差别。另外,少数学院没有按要求及时准确的报送抽检材料。
课程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检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各学院要从强化教风学风建设、督促教师履行教学工作规范着手,认真研究课程考试命题、试卷评阅、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等方面的管理措施,构建科学化的课程考核体系,不断提高课程考试命题与试卷评阅质量。
教务处
2011年9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