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启动新一轮“质量工程”工作布置和动员
9月23日,学校召开新一轮“质量工程”工作布置与动员会议。副校长刘建平、教务处负责人及各学院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参加会议。
刘建平在会上强调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介绍了学校今后教学改革的思路与举措。他说,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传承大学精神的关键。高等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张向关注质量转变,并且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关切。我校十分重视加强软实力建设,将人才培养作为“十二五”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努力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刘建平进一步指出,“质量工程”是调动教师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学校将进一步明晰“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目标体系,出台相关激励和约束措施,推动“质量工程”建设。各学院也要高度重视,将“质量工程”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整体考虑资源配置问题,整合“质量工程”项目,积极谋划好新一轮“质量工程”建设。 教务处负责人通报了“十一五”期间学校“质量工程”的建设情况,对“十二五”期间国家及湖北省“质量工程”项目安排作了阐释,希望各学院及时传达会议精神,调动全体教师及早准备,切实做好“质量工程”申报与建设工作。
通识教育学院新生专业教育精彩纷呈
“在大学生活中,你们要读好‘三典’,即是原典,本专业的专业书;经典,古今中外传承下来的精华书籍;热点,反映当下社会生活的书刊”,在通识教育学院教学楼210教室,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川鄂教授正和新生互动探讨大学学习心得,掌声、欢笑声不时响起,而在这些新生之中,有很多是来自于其他学院的学生……这也是通识教育学院新生专业教育活动周中常见的一幕。 与往年各学院各专业仅针对本专业新生开展专业教育不同,今年通识教育学院大力创新新生专业教育方式,倡导不同学科专业间的交叉与交流,所有专业的专业教育均面向全院2341名新生开放,既让本专业学生接受良好的专业教育,同时也给非本专业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各学科专业的机会和途径,以开阔视野,增长识见,达到以专业教育凸显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融通专业教育的目的。 据悉,此次新生专业教育活动周共开设报告23场,参与学生达3500余人次。商学院、文学院、政法学院、数计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育学院、哲学学院等7个学院也均派出了由博导、教授、院领导班子等组成的专业教育阵容,帮助新生更好地认知本专业、热爱本专业、立志投身本行业。
*
学校召开首次楚才学院教研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会
为促进楚才学院教学改革,探索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9月27日,学校召开首次楚才学院教研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会。副校长兼楚才学院院长刘建平,教务处、楚才学院负责人以及教研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楚才学院负责人关于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情况介绍。学校一贯重视教研项目的立项建设工作,注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自2009年以来,楚才学院共有2项省级、3项校级教研项目,其中2项已通过中期检查,项目进展情况良好。随后,项目负责人分别从项目意义、实施方案、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困难等方面作了汇报,并结合各自负责的课题对楚才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教务处负责人在肯定楚才学院教研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项目研究要资源整合、项目集成,集合项目资源优势,优化课题人员结构,形成项目研究特色成果,以项目推进教学改革研究,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 刘建平在会上强调,教研项目的立项建设要有理念指导,课题研究要紧密围绕楚才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并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相一致。要从规律性、指向性、科学性、逻辑性等四个方面,加强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建设与实施,使教学改革研究成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动力。他指出,学校是首次召开楚才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会,此次会议为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交流学习、资源共享的平台,希望大家今后加强沟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并将研究成果有效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全面提升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
我校第二届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圆满落幕
10月7日,我校第二届师范专业(方向)学生教学技能竞赛决赛圆满落幕。副校长刘建平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学生颁奖。 本届教学技能竞赛由学校教务处主办,教育学院承办,共吸引了12个学院16个师范专业(方向)的学生参与。比赛分学院初赛和校级决赛。6日至7日,决赛在教4楼举行。比赛由教案演示、模拟授课和即席讲演三个单项比赛组成,选手分为文科、理科和体艺三个组别,比赛内容、形式、评分标准均与湖北省教学技能竞赛保持一致,即在去年评分标准的基础上突出了“两字一话”。经过激烈角逐,樊净等8位同学获一等奖,余欢欢等11位同学获二等奖,李顺等18位同学获三等奖,吴芳等21位同学获优胜奖。教育学院和文学院获优秀组织奖。 此次比赛充分展示了我校师范学生的素质与风采、师范教育的成果与潜力,尤其是参加了“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的同学在比赛中表现突出,在获奖等次和数量上具有明显优势。据悉,本次比赛的一等奖获得者中将遴选出3名选手参加湖北省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
通识教育学院召开学生教学意见反馈座谈会
为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识教育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于10月8日召开首次学生教学意见反馈座谈会,31个专业近40名学生代表及教学办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会上,同学们针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师教学态度和能力、网上选课、教学硬件设施条件等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从总体反馈结果来看,第一周教学运行情况良好,同学们对大多数老师的上课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个别教师讲课方言色彩较浓,学生不易听清;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不足;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适应,学习主动性不够;部分学生选不到课程等。
随后,教学办工作人员对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和疑惑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表示对于同学们反映的问题,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比如针对网上选课难问题,具体开课情况是:(一)本学期共开设教学班254个,可供学生选课容量26000人次,目前选课人数22600人次,人均9.65门课程,每周课堂学习任务已经超过28学时,其中跨专业(C类)选课量1077人次,占学院学生数46%;(二)通识教育选修课(A、B类)(也称“公共选修课”)目前已开出人文科学通识导论、自然科学概论、大学音乐鉴赏等14门课程,27个教学班,教学班规模最大200人、最小80人,可供学生选课容量3843人,目前已选3711人,已实现每位学生可选1门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A、B、C类累计4788人次,人均2.04门次,达到预期要求。但仍有部分学生选不到课程,学院准备采取的具体整改措施是:(一)鼓励学生要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修读A、B、C类课程,且每学期门数累计不得超过2门,以免影响必修课的学习;(二)鼓励学生要珍惜学习时间,要认真查阅专业学习计划和《选课手册》,努力让自己选修到自己想学习的课程、学到自己想学到的内容。若已选的课程与自己的专业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相类似,应尽早退出学习;(三)学院将尝试将个别课程安排小三节的连堂课程(如一节课30分钟),早上8:00开始上课,以缓解选课难的问题;(四)结合学生试听情况,将延长选课时间,确保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选课与退课。
最后,学院教学管理和改革负责人方光荣对在座学生提出要求,希望同学们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实现成长成才的目标。同时也鼓励同学们把教与学的交流与沟通经常化、日常化,不断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水平。
会后,教学办对学生的意见和要求进行了整理、归类,并反馈到各部门及相关任课教师,确保会议取得实效。
*
教务处与相关学院领导到实习点看望顶岗实习学生
10月9日、10日,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张海谋、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杨桂春、资源环境学院指导教师赵锦慧、教务处刘跃泉一行四人,到红安、罗田、武穴三个县市看望了“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学生。在当地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先后走访了10个学校,实地了解实习生教学工作安排、住宿、饮食、学习情况,对实习学校的领导、指导老师的关心表示衷心感谢,并就实习生反映的相关情况与当地县市教育局、实习学校进行了沟通。据实习学校和指导老师反映,我校实习生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工作认真负责,能迅速熟悉教学对象,了解教学流程,给农村学校带来了青春活力。
|